二、 堅持實踐創新,提升新聞網站的品牌影響力
堅持本地化、差異化、品牌化,努力打造地方一流的網絡媒體是郭樂天孜孜追求的辦網理念。2003年他策劃了《代表在線》這一欄目。邀請溫州市人大常委會、溫州都市報與溫州網合作辦專欄。圍繞市民關心的熱點、難點,邀請人大代表參與,將人大的剛性監督與媒體的輿論監督結合起來,形成了“權力監督與輿論監督相結合,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動”。《南方周末》與《南風窗》分別與04年6月10日與05年11月17日以《溫州“焦點訪談”的1+1懸念》、《輿論監督的溫州模式》介紹該欄目的成功經驗。
WEB2.0的出現,萌發了郭樂天“參與式架構”理論的形成,2005年,他策劃了一個“參與式架構”的活動載體——《草根的盛宴——溫網博客大會》。《草根的盛宴》成為溫州網與網民共同參與互動的一個重要載體,8年來,《草根的盛宴》每年一屆,共吸引了4萬多人次網友的參與,結集出版了《顛覆的力量》、《iblog i生活》、《博!愛》、《我們的精神家園》四本溫網博客作品集,計60多萬字。創作了《愛blog 愛生活》主題歌。2009年,《草根的盛宴》被評為溫州新聞獎社會活動獎。
2008年,從草根記者一對一直播奧運火炬傳遞創意的開始,到組織草根記者上京播報北京奧運比賽,“參與式架構”的理論在實踐中尋找到了新的依據。這一年,一檔“以網民的視角報道新聞,以草根的方式參與社會熱點事件”的《草根播報》欄目開通,這一創新的播報方式使得《草根播報》欄目,成為省委宣傳部“三貼近”創新典型。
“奧運16日”(2008年度浙江新聞一等獎),“我家60年”(2009年浙江新聞獎一等獎)。等一個個創新的實踐載體的實施奠定了溫州網在輿論引導和品牌建設上的實力。
實施走轉改以來,郭樂天親自帶領網站的編輯記者到基層蹲點搞調研。開展“記者走基層 愛心大接力”系列活動,從關愛山區孩子營養餐工程;到建立愛心食堂、愛心電腦室、愛心圖書室等,讓城里的孩子去體驗貧困鄉村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讓貧困山區的孩子進城與城里的孩子結對,讓所有有愛心的網友參與,在郭樂天與溫州網的倡導下,近些年來,溫州網共在貧困山區建設了三個“愛心電腦教室”、七個“愛心圖書室”。
打開溫州網“記者走基層愛心大接力專題”,一張運用互聯網新技術制作的網絡地圖呈現在網民面前。這是溫州網所有采編人員的基層聯絡圖,在地圖上詳細標注聯絡點記者的姓名和他們所做的工作。通過這張地圖,能全面、直觀地了解溫州網在踐行“走轉改”工作的推進;創新亮點和特色。
三、 堅持技術創新,積極探尋網絡媒體的盈利模式
用技術來提升傳播力,用傳播力來帶動影響力。通過新技術的運用與創新來探尋網絡媒體的盈利模式,使郭樂天所領導的溫州網從2005年開始,實現了每年經營收入以30%的速度遞增。
2009年,郭樂天在《新聞實踐》刊發了《尋找互聯網的盈利模式》,他在總結近些年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新聞網站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內容+技術。兩者缺一不可”。(該文獲2009年度浙江新聞獎論文類二等獎)
從論壇到博客到微博的開發和應用,從參與式架構在新聞中的實踐,網絡電視的開播,新媒體傳播形態的形成,郭樂天帶領溫州網依循“內容+技術”這一理念,相繼推出了手機報系列產品(溫州手機報、溫州農行手機報、奧康手機報、意大利中文手機報、法國中文手機報)和短信增值業務。開發了ipad、ihong和安卓系統客戶端以及wap手機網站。自主開發的與市場接軌的的票網系統,解決了電影院線網上購票和支付系統的應用。數字報紙付費訂閱系統獲得了中國傳播領域技術最高獎項——王選獎。一系列產品的開發與應用為溫州網在媒體格局變化中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2005年,溫州網實現了收支平衡,2011年,溫州網實現了凈收入1861萬,上交溫報集團利潤10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