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層 貼近群眾
朱振華在做好日常編務工作的同時,經常深入基層調研、采訪,采寫重點報道和鮮活新聞,努力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也用行動影響年輕記者,鼓勵他們經常下基層采訪,盡快提高業務水平。為此,他每年要跑幾十個鄉鎮(街道),了解新情況,發現新問題,感受新氣息,報道新鮮事。如去年就跑了23個鄉鎮(街道),這些地方有紹興最東的新昌巧英鄉,最南的諸暨嶺北鎮,最西的諸暨馬劍鎮,最北的濱海新區,通過這樣深入基層采訪,了解了真實情況,縮短了與群眾的距離,使新聞報道更有可讀性和感染力。
2011年7月,當獲悉上虞市張村村黨總支書記許興祥為了讓村民用上潔凈的自來水,在前往水庫修理引水管不幸摔成重傷時,朱振華馬上組織記者和編輯對這一事件進行深入采訪,用大量生動的事例和感人的筆觸,對這一新時期農村基層干部心系群眾、勇于擔當的典型及時作了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反響,得到省市領導和廣大讀者的好評。2012年,這篇《“咱們的好書記啊,你快醒醒!”》的消息,被評為了浙江新聞獎一等獎。
加強策劃 創新報道
為提高新聞的傳播效果,朱振華通過綜合運用各種策劃手段,從內容到形式,從選題到執行,大膽進行創新,努力使新聞報道站得高,看得遠,符合領導要求,滿足讀者需求。2011年是建黨90周年,為使這一史詩性的題材具有影響力和震憾力,朱振華提出制作《建黨90年•紹興紅色長卷》的設想,用4個對開張、16個連版的容量,報道中國共產黨成立90年來在紹興這片土地上發生的可歌可泣的壯舉和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設想得到了市委的重視,把紹興日報社的《紅色長卷》列為紹興市紀念建黨90周年的一項重要活動。《紅色長卷》整個版面設計新穎,圖文并茂,恢宏大氣,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去年7月1日《紅色長卷》一經推出,社會反響熱烈,一些讀者還把它當作紅色藏品珍藏起來。
朱振華十分注重對民生類新聞的策劃,做到集中主題,多面聚焦,務求實效。為拓寬報道面,朱振華和日報同事一起還組織了一個“社區服務團”,邀請醫生、律師、社區工作者、各類有專長的人才等,走進社區開展活動,為居民排憂解難。如3.15消費維權進社區、六一農民工子弟進影院、高考愛心接送車、十大社區夏令營等活動,這樣既為群眾辦了實事,又豐富了報道內容,擴大了報紙影響力,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據統計,紹興日報“社區服務團”自2009年3月5日組建至今,已開展各類活動近百場,服務群眾上萬人次。
從嚴把關 提高素質
在日常采編工作中,朱振華非常注意把好報紙的政治關、技術關、事實關,無論是寫稿、編稿還是審看版面,總是慎之又慎,仔細推敲,竭力避免差錯。在朱振華和日報采編人員的努力下,《紹興日報》編輯部近年來沒有出現重大的政治性、技術性、事實性差錯。1999年,在第一屆全國中等城市黨報校對質量抽檢評比中,《紹興日報》編輯部獲得了第5名的佳績。從事新聞工作以來,朱振華采寫、編輯的稿件,沒有出現造成不良影響的責任事故,保持了輿論基調的平穩正確和基本事實的準確完整。
在加強自身業務建設上,朱振華結合采編實際,撰寫和編纂了一些對實際工作有一定影響的業務論文和書籍。如發表在《中國記者》上的《一場圖文并茂的“文化盛宴”》、發表在《新聞戰線》上的《走轉改讓黨報新聞活起來》、發表在《中華新聞出版報》上的《五招打造媒體品牌欄目》、發表在《新聞實踐》上的《從“鄉村穿行”看媒體社會責任》等都是對實際工作經驗的總結和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