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魯強同志的獨特性顯示在:(1)具有極強的創新意識,為都市報的重大主題報道開創了全新路徑;(2)聚焦中國社會各群體心靈現狀,用契合時代的新聞理念揭示當代人文情懷;(3)引領團隊共同成長,使文化報道的主流價值觀深入人心。
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他的進取心顯示在:從2010年起,介入浙報集團跨媒體發展戰略,以創新思維進入傳統出版行業,推出《馬云內部講話》等精彩書籍,為打造“浙江文化品牌”添磚加瓦。
他是浙江省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他所領軍的錢江晚報人文中心在2007年被中國記協評為全國新聞工作先進集體。
他是浙江省獲得各類新聞業務獎項最多的記者之一。以2005年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重大主題報道《先進性教育的民間期待》為代表,他獲得的全國、省市新聞獎項超過50多項。
敏捷新銳,開創都市報重大主題報道新路徑
自1993年進入錢江晚報以來,從采寫《韋唯橫店數錢風波》、《誰忘了蓋叫天》等追問“藝德”的文娛報道起步,魯強漸漸形成了無限接近現場,描述“大時代背景下人的命運本質”的人文理念。與時代契合的角度,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提升了他采寫新聞的思想高度。
2005年獲得中國新聞獎系列報道一等獎的《先進性教育的民間期待》,較為典型地體現了魯強多年鉆研且行之有效的新聞采寫創意:視角新銳、策劃前衛、敘事恢宏、感性表達與理性思辨兼而有之。在這組報道中,他創造性地采用了“人文解讀”的采訪視角和話語方式,被中國新聞獎評委認為是“對重大主題報道進行的一次新穎而有深度的實驗”、“將重大主題報道的思想性與可讀性相結合的代表作”。
與寫作《先進性教育的民間期待》相類似,近年來魯強一直走在采編第一線,用來自于生活的感觸,推進重大主題新聞寫作的創新,他策劃、采寫的大型主題系列報道《這個時代的榮辱》、《思想是這樣松綁的——在2008,全面回憶1978》等,清晰地傳遞出了一位當代記者的時代意識、思辨能力,傾聽民聲的心愿和扎實的采訪作風。
除文字采寫之外,魯強還善于調動文字之外的文藝方式,對新聞傳播進行二次創造,以彌補傳統紙質媒體平面化的缺陷。如,在人文解讀“三農”問題時,他策劃、操辦了充滿創新精神的大型先鋒舞蹈《與外鄉人一起跳舞》,近百位原生態的外來民工與專業舞蹈家一起在城市廣場,用現代舞演繹關于“三農”命題的呼聲。該演出引起全國文化界的高度關注,新華社、央視和各省電視臺紛紛前來采訪。
深入現場,用人文情懷占領新聞業務高地
在魯強的視線里,文化報道的對象不僅是名人明星軼事,他還把記錄的筆觸深入社會各階層的精神層面,他筆下的人生,不僅讓人感動,而且讓人深思這個時代。
在18年的新聞從業生涯中,魯強和同事先后深入廠礦、鄉村、街頭、車站,傾聽民間所需所思,關注民生,提問價值變遷,相繼推出大型報道《獻給勞動的尊嚴——產業工人觀念調查》、《16人的鄉愁報告》、《尋找浙江優秀文化因子》、《月山村春晚》、《我們為什么關注貧窮階層的精神生活》、《身邊的紅風景》、《他人在我心中的力量》等,文字有力,催人淚下。
近年來魯強和他的同事還走進革命老區余姚四明山等地做調研,相繼推出《是什么決定了未來農民的未來》、《浙江十村教育生態調查》、《保衛鄉村師資》等系列報道,描述鄉村教育困境,反思教育資源配置問題,根據該組報道結集出版的圖書《我是農民的兒女》,震動教育界,被列入國家新聞出版總局推薦的百種青少年閱讀書目。
魯強以對土地、對農民、對清貧者的真誠感情,挖掘出了全新的人文報道領域,一次次在浙江新聞界掀起“人文關懷”的新聞行動和報道浪潮。
引領團隊,構筑文娛報道主流價值觀
除對自己嚴格要求,魯強還把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傳遞給了團隊。在他的帶領下,錢江晚報人文中心的一茬茬記者編輯們不停留于文字的描述,冷靜的記錄,而是伸出手以實際的行動,架起公眾審美和大眾服務間的橋梁,構筑了文化報道的主流價值觀。
他們為新農村進行“文化設計”,邀約專家學者圍繞農家樂、鄉村生態、民主管理等設計了12個典型樣本,系列報道觸動了旅游、環保、文化等社會各界的情感爆發點;他們為鄉村留守兒童推出創意漂流書活動“我人生的第一本課外書”;他們為城市清貧者推出“我生命中的冬天”草根勵志春晚;為打工者推出“提籃上的小紅花”情感派對……一次次充滿人文情懷的報道仿佛綿綿的情感,留下了深情無盡的后續。在魯強和他的團隊推動下,富陽石墓村建起了自己的鄉村圖書室,新昌后山鄉小學的孩子們用上了電腦,經濟不寬裕的老人看上了“越劇周”的演出,“人文大講堂”成為杭州市民每月的文化期待……甚至,年輕記者與同齡的杭鋼工人交上朋友。2007年,魯強所領軍的錢江晚報人文中心被中國記協評為全國新聞工作先進集體。
在新聞實踐中,關心人的內心、關注人的精神生活,成為錢江晚報新聞工作者的自覺,而更多的錢江晚報讀者則從報道中讀到了人的價值和關心別人的快樂,他們跟隨這樣的人文報道,正視轉型期的人的困惑,感受當代社會向善向上的力量。
大膽創新,用媒體思維拓展圖書出版業
2010年,魯強接受了新的創業挑戰,積極投入浙報集團跨媒體發展戰略,擔任重組后的紅旗出版社總編。該出版社是浙報集團向“全媒體化”發展的重要環節。起步階段,魯強克服種種困難,以“人文”、“財經”圖書為目標,策劃了《新少年中國說》、《馬云內部講話》、《風云紀:吉利收購沃爾沃全記錄》、《被誤讀的中國軍力》、《選定溫州》、《辛亥江南》等引起全國書市關注的作品。其中,《馬云內部講話》銷售已突破50萬冊。
借助新聞傳媒的優勢,魯強以媒體的創意思維,打通新聞與出版之間的橋梁,推出一系列展現浙江人文精神的作品《我的深呼吸》、《玻璃房》、《流芳》、《西湖人文讀本》等,以清新時尚風格受到好評。2013年,他創意系列焦聚浙江創業者智慧與精神的圖書,包括《馬云內部講話2》、《Q&A:馬云與員工對話》、《宗慶后自傳》、《魯冠球寫給年輕人》等,這些書首印均在10萬冊以上,備受市場關注。
與大膽創意同步,魯強和他的團隊還積極尋求“移動閱讀”、“網絡閱讀”等新的平臺。他創意推出的“中國作家群進駐移動閱讀”、“新少年中國說•移動文學社”、“余華《140字》電子書獨家發布”等,令業界關注。
魯強書寫著浙江新聞界的“傳奇”:記者、文藝部主任、錢江晚報副總編、紅旗出版社總編,一路走來,在思想高度、新聞業務、工作作風和職業道德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使他體現出了獨創性和人文良知,這使他成為一個被同行同事和讀者一致認可的媒體工作者,浙江新聞界的標桿人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