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小龍同志事跡材料
吳小龍同志于1994年4月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進入浙江日報工作,至今已從事新聞工作19年,先后在浙江日報嘉興記者站、國際國內新聞部、信息技術處、浙江在線工作,歷任浙江日報記者、編輯,浙江在線新聞中心主任、辦公室主任、首頁編輯中心主任,現任浙江在線總編輯助理兼地方內容管理中心主任,兼任省記協網絡工委秘書長。
吳小龍非常熱愛新聞事業,長期在采編一線及重要管理崗位工作,他兢兢業業,踏實肯干,從傳統媒體到新興媒體,從記者到編輯到網絡新聞人,一直堅持學習探索、開拓創新,先后獲得各類新聞獎20多個,其中中國新聞獎二等獎1個,浙江新聞獎一等獎7個、二等獎3個;在《中國記者》、《網絡傳播》、《中華新聞報》、《傳媒》、《新聞實踐》等報刊及網絡發表新聞論文20余篇。2006年12月,吳小龍獲得高級編輯專業技術職稱。2007年2月,吳小龍被浙江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和省人事廳聯合確定為第二批浙江省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
以勤補拙:從零開始到優秀記者編輯
吳小龍并非新聞乃至中文科班出身,從事新聞工作完全是從零開始。到嘉興記者站后,他認認真真學,踏踏實實干,一年來共采寫各類報道100余篇,其中連續報道《東洲村毀田百畝建磚窯》引起較大反響,當時的浙江省省長萬學遠曾對報道作重要批示;內參《春花缺肥嚴重,農民有錢無處買;尿素大量封存,藏于深閨待“出嫁”》得到時任常務副省長柴松岳的重視和批示;內參《嘉興農科所科研經費不足,培養大麥新品種難以為繼》獲得1995年浙江省好內參二等獎。
1995年6月,吳小龍進入國際國內部任編輯。剛剛熟悉了記者工作的他,又進入了一個全新崗位——夜班編輯。他又一次從零開始,選稿、編稿、制作標題、設計版面,一一認真學起。短短的一段時間后,他就能獨立操作版面了。1995年11月以色列總理拉賓遇刺身亡的專題報道版面還獲得了全國時事報道優秀版面一等獎。1995年7月起,常規夜班之外,吳小龍開始獨立主持編輯副刊《國際博覽》。至1998年8月,共組織編輯《國際博覽》150期。1997年,《國際博覽》還獲得了全國時事副刊二等獎。國際國內新聞的政治性、政策性都特別強,夜間操作工作量大時間又緊,編輯的把關責任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出大錯,但吳小龍作為國際國內部的骨干編輯,先后參加過鄧小平同志逝世、香港回歸祖國、黨的十五大等等重大事件的報道編輯工作,經他手處理的稿件和版面沒有發生過大差錯。其間,吳小龍還受命赴長江三峽采訪大江截流,通訊《游弋江峽看截流》獲得了全國優秀通訊獎。
勇于創新:網絡新聞傳播的先行者
1998年9月,吳小龍調到信息技術處,參與浙江日報網絡版(浙江在線)的籌建。這對吳小龍來說,又是一個全新的起點。他充分發揮外語專業優勢,廣泛瀏覽國外報紙雜志網站,汲取國內兄弟報刊網站優點,結合浙江日報實際,創新地在浙江日報網絡版之外同步推出了浙江在線網站,這在當時是一個創舉。
網絡是一個多手段、多形態報道的媒體,跟傳統媒體相比,報道手段的豐富多樣是一個顯著的特點和優勢,創新地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對提高報道水平和傳播效果具有重要作用。2003年7月,吳小龍采寫的多媒體通訊《3.7秒:生死時速——記駐浙某部舍身救戰友的愛兵模范李冠清》刻畫了一位在關鍵時刻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友、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英雄。吳小龍在深入采訪,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緊緊扣住“生死3.7秒”這一核心情節,充分發揮網絡大容量、多媒體的特點,對李冠清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多媒體化報道,還第一次在典型報道中運用了Flash動畫!制作的Flash“生死3.7秒”,真實再現了當時英雄救人的場景,構思奇巧、生動可感,是整個報道中的點睛之筆,創新地利用網絡媒體獨特手段為典型報道錦上添花。該報道也獲得了浙江新聞獎二等獎。
吳小龍擔任浙江在線新聞中心主任多年,其間不僅參與了網站幾乎所有的內容策劃,提出了大量創意方案,更是一些新聞創新報道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和具體實施者。在多年的網絡新聞實踐中,他不僅深切感受到,創新是網絡新聞報道致勝的關鍵,在工作中也創造了眾多浙江乃至全國網絡新聞傳播創新的“第一”:
2003年1月,吳小龍策劃、組織并帶隊的網絡、報紙、廣播、電視等多種媒體參與的“環行浙江、共享在線”大型采訪團,17天環行浙江11個市選點采訪,反映浙江各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生動情景和富有魅力的風土人情、風貌風尚。由網站牽頭組織的類似活動在全國是第一次。
2003年4月,東方網、浙江在線、江蘇網聯合進行“點擊長三角”大型網絡采訪,吳小龍參與策劃、組織、實施并帶隊了浙江段的采訪。地域性重點新聞網站進行聯合異地采訪,在全國網絡界是第一次。
2004年8月,吳小龍牽頭策劃創辦了我省第一個大型網上互動評論頻道《浙江潮評論》,并任頻道責任編輯。該頻道獲得當年度浙江新聞獎一等獎。
2005年7月,吳小龍策劃、組織并參與了對省人大常委會的網上直播。這在浙江省人大歷史上是首次,在全國,對省級人大常委會進行網絡直播也是第一次。
2006年1月,省“兩會”期間,吳小龍策劃推出的“代表委員博客”成了“兩會”報道中最大的亮點,也開創了全國網絡媒體之先。
2007年5月,吳小龍牽頭策劃組織了由浙江在線發起、全省70多家網絡媒體共同參與的大型網絡行動“走向和諧•浙江一日”,全省11個市、90個縣市區,同一天共聚一個新媒體平臺,充分發揮網媒獨特功能,從當天零時到次日零時,各路網絡記者、通訊員和網友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全方位、全時段、多側面,真實、充分、生動地展示和記錄當地發生的各類事件、人物、場景,真實、直觀、生動地反映浙江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等方面的動態和成就。報道雖歷時僅24個小時,但主題鮮明、策劃到位、手段豐富、內容生動、網媒聯動、網友互動、效果突出,從而成為網上主題宣傳中最具創意的一次報道。該報道專題也獲得了浙江新聞獎一等獎、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轉變觀念:樂服務善管理再創佳績
幾年前,吳小龍從新聞中心調到辦公室工作,有人覺得這是荒廢業務。但他卻覺得,辦公室的管理和協調職能同樣可以為網絡新聞的創新傳播做很多工作,而長期在采編一線的工作經歷和工作經驗更是寶貴的財富。擔任辦公室主任后,吳小龍牽頭實施了浙江在線的“報網互動”方案。浙江在線不僅為錢江晚報構建了互動版,還跟浙江日報開展了廣泛的報網聯動報道合作,使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的雙贏合作跨上一個新的臺階。
2008年開始,吳小龍牽頭實施浙江在線的縣市支站整合工作?h市新聞網站的整合,使浙江在線有了更多的合作對象,壯大了網絡宣傳陣地,拓展了發展領域。整合工作開展五六年來,吳小龍提出的“加強管理、提升服務、拓展合作、聯動共贏”的思路得到縣市支站廣泛認可,受到各支站好評,目前浙江在線縣市支站已經發展到52家。
吳小龍是一個適應能力很強的人,他總能很快地融入新的領域和項目。2011年,他受命牽頭組織實施“青春領袖”人物評選活動。雖是首屆,但社會影響力巨大,舉辦第一年便成為浙江三大人物評選活動之一,活動項目獲得了浙報集團創新大獎,也獲得了浙江新聞獎一等獎。
2012年,吳小龍又全面負責浙江在線的微博平臺,他理思路拓領域尋合作,一年多來,微博平臺成為網站轉型發展的重要平臺,不僅助推內容創新,也拓寬了經營渠道和延伸了發展空間。浙江微博以“微匯公務,博系民生”為立博之本,以打造浙江公務微博聯盟、浙江政務微博、微城市系列聚合平臺為抓手,大力推進浙江公務微博聯盟建設。微博平臺建設項目也獲得了浙報集團的年度創新大獎。
2013年,吳小龍又有了新的角色,分管網站的內容安全與協調和地方內容創新與管理。他依然滿懷激情,不斷地開拓著創新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