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獨立調查》
心系人民 在現實生活中扶危幫困
習總書記要求,新聞工作者要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這句話高度概括地回答了新聞工作者“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獨立調查》的主創團隊——采訪中心常年“走轉改”,要求每個記者每月必須完成至少一件體驗新聞,每個記者都要一專多能,能寫、會拍、可出鏡。這樣的實操,讓大眾網的原創新聞生動清新,言之有物,又不乏“網感”。
大眾網的原創報道,除了圖文音視頻,還包括動漫、MV等手段。2016年夏天,結合扶貧攻堅戰,我與記者用了1個月的時間,先后赴臨沂、菏澤、德州等地,深入到最貧困的家庭,采訪當地的扶貧實效。我們用長篇紀實報道,輔以3分鐘短視頻,用白描的手法,在網民面前展開了一幅山東大地的扶貧畫卷,系列報道《丙申扶貧記》躍然網端。
文風改變的是面子,體現的卻是大眾網“心懷人民”的里子。《獨立調查》第180期報道《山貨大爺的進城路》就是“走轉改”的典型。
2012年底,大眾網記者從微博上獲得線索,因為不通公交車,居住在濟南南部山區81歲的楊洪義老大爺,每天要翻三座山,走40里山路進城賣山貨。記者來到大爺家,披星戴月,聽著狼叫,與大爺一道走了一趟賣貨路,隨后,大眾網歷時半年不間斷推出系列報道——“山貨大爺”的進城路,在這組報道的推動下,相關部門多方會商、反復調研,最終為楊洪義老人所在的村子開通了121路公交車,解決了南部山區2萬多村民的出行問題。
時間:
2017-03-28
來源:
中國記協網
作者: 李冉 編輯: 劉卓文
作者: 李冉 編輯: 劉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