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丹樑:做媒體深度融合的忠實踐行者
過丹樑
——融合路上的踐行者
過丹樑,現任嵊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嵊州市融媒體中心黨委書記、主任。2019年走上該崗位后,他迅速融入媒體融合大潮,謀劃深度融合“組合拳”,將媒體融合發展從最初的轉觀念、做產品、建平臺,到由表及里、由點到面逐步鋪開,構建全新體系,改革創新成效初顯。嵊州市融媒體中心先后獲全省縣級融媒20強、全省“十佳廣播頻率”、浙報“共享聯盟·最佳合作獎”、媒體融合創新獎等榮譽。過丹樑獲浙江縣(市區)傳媒年度人物特別獎。
“人是媒體融合中最基礎、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推進整個機構融合的關鍵一步就是解決人員融合問題。”過丹樑以此為突破口,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做好“人”的文章。班子建設是龍頭,在市委的支持下,調整了班子隊伍和班子成員分工,整個班子團結向上、步調一致,為中心改革發展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人員重組是重點,在參考多地“三定”方案的基礎上,對部室架構進行了調整,將所有人員全部打散,重新分配,并調整了將近70名中層干部,實現了人員集中、管理統一、指揮一體,并制定實施編務會議工作制度、干部掛職管理有關規定、薪酬制度等一系列舉措,徹底打破了原先固定的生產流程、文化理念和人的思想方式、行為習慣,推動新聞業務、資源要素的全面融合,有效避免了各自為戰、簡單相加,形成了全新的工作格局。
理順機制、推進融合的最終目的是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不管什么時候,好的內容永遠是根本,是輿論場上的 ‘硬通貨’。”過丹樑始終堅持陣地意識、導向意識,致力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交融并存、統籌發展。他順應全媒體趨勢,主張將資源向移動端傾斜,布局架設“愛嵊州”APP、《嵊州發布》《嵊州新聞》《嵊廣1003》《嵊縣儾》等微公號、視頻號以及嵊州融媒抖音號等新媒體平臺10多個,各平臺根據自身定位和實際,積極探索創新,開展差異化競爭和合作。現在, “愛嵊州”APP處于首位戰略,拓展了“媒體+政務+商務+服務”功能,推出了“嵊里辦”政務服務和文明碼、大食堂、嵊里辦、天天有直播、剡溪學堂、村級班子創業承諾數字化跟蹤平臺、紅色專線等一系列模塊,并將全市各鄉鎮街道、部門的69個微公號整合進APP,用服務“黏”住用戶,聚起人氣,逐漸成為集信息傳播、社交網絡、政務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全服務平臺”。微公號《嵊州新聞》訂閱用戶也達到52萬+,在全國縣級媒體微信號每月排名中居前50名。
同時,牢牢抓住輿論導向、價值取向這根標桿不放松,制定實施《嵊州市融媒體中心媒體審稿(審片)制度(試行)》《嵊州市融媒體中心新聞宣傳差錯處理辦法及應急預案(試行)》等一系列制度,形成初審-復審-終審閉環管理,把牢關口,切實提升新聞質量。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過丹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新聞敏銳性,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總體部署要求,全面快速布置開展防疫抗疫宣傳,推出防疫一線新聞采訪稿件1000余條,停播商業廣告,在紹興市第一個推出免除2個月數字電視收費舉措,同時主動擔當起應急隔離點配套設施的施工任務,緊急完成近千個數字電視終端和相關監控施工,推出中小學生“電視課堂”,有效發揮了主流媒體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中流砥柱作用。
“融合”理念體現在發展的方方面面,應用服務升級是其中的重要一環。“要堅持不破不立的態度,更要探索破立并舉的辦法。”過丹樑在產業空間拓展上堅持重組、整合、創新,成立產業發展工作專班,每兩月召開經濟分析會,并開展廣告部主任競聘上崗工作,整合所有媒體廣告業務,從單一的刊發逐步轉型為“媒體品牌+全案策劃+廣告宣傳”綜合營銷,通過優質服務和創新營銷,推動傳媒產業深度融合、轉型升級、做大做強。拉長傳媒產業鏈,積極培育會展、文創等新興產業。運用APP開設大食堂,成功引進90多家商戶進駐。在優化視聽服務的基礎上,將傳媒業與信息服務業、大數據產業深度融合,承建“城市大腦”嵊州分平臺項目、智慧禮堂項目、城市通項目、鄉鎮戶外電子宣傳屏項目、以及各類安防視頻監控、鐵路沿線監控、智慧醫養等項目,積極向智慧工程服務商轉型,重構產業模式。去年,在疫情影響下,中心營收仍保持增長,位列全省11家營收過億元縣級融媒之一。
“唯有深度融合才能推動媒體駛向新藍海。”過丹樑堅信,融合就是媒體體制機制的一場根本性改革,問題和困難在所難免,堅持走下去,希望就在前方!(來源:浙江縣域傳媒-傳媒人物)
作者:浙江縣域傳媒-傳媒人物 編輯:劉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