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力學院”掛牌,“老記課堂”開講
媒體融合中的新聞隊伍建設,金華市新聞傳媒中心這樣破題
4月15日,金華市新聞傳媒中心“四力學院”揭牌成立。隨后,作為這項新聞隊伍建設自主學習品牌的重點項目,“老記課堂”的第一課由中心黨委副書記、總編輯范衛東開講,主題是《媒體融合時代,我們的變與不變》。
正視主流媒體新聞隊伍面臨的新挑戰
正如“老記課堂”第一課所講,隨著網絡技術、數字技術、新媒體技術的推廣應用,新聞工作的生產方式、傳播生態、受眾需求、職責使命都發生了變化。在媒介融合不斷加深的背景下,新聞采編隊伍既面臨轉型也面臨挑戰。
一些老記者感嘆:如今當記者的獲得感,不如從前了。曾經洛陽紙貴,如今一不小心就淪為昨日黃花,曾經引以為傲的搶新聞能手,在新媒體的流量洪流中,失去了傲氣、心氣。曾經一支筆就能走遍天下,一臺攝像機一架就自帶光環,現在的新聞能手則需要一專多能,甚至多專多能。融媒體中心成立后,采編隊伍壯大了,但腳板跑得不夠勤,和部門、單位、企業、群眾的聯系弱了,跑不進人家心里。眼力不夠開闊,積極挖掘新聞線索、緊盯熱點追蹤熱點的少了,導致新聞的豐富性、可看性不足。筆力不夠老辣,從標題到稿子,精準性、邏輯性、提煉提升推敲琢磨的功夫下得不夠。大塊頭、拉時長的稿子不少,但引發深思、予人啟發的觀點,難得一見。
媒體傳播生態也不一樣了,地市級媒體不僅要面臨中央級媒體和省級媒體的下沉,更要面對新媒體平臺化、移動化、智能化的席卷。與此同時,受眾需求也已經被智能手機馴化,在短視頻平臺的影響下,傳播的娛樂化傾向更加明顯,注意力停留時間越來越短且視圖優先。
地市級媒體需要服務好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時要深度融合發展挺進主戰場。前者要干得出彩,又不能出事,特別是要避免輿情風險。后者要破舊立新,從物理融合到化學反應需要要標志性成果,破題難度不小。
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面對媒體融合中的變化,金華市新聞傳媒中心堅持導向為魂、內容為王、融合為徑、人才為本,讓新聞隊伍政治更堅定、業務更精湛、作風更優良,讓年輕人蹲下去、燃起來。
“四力學院”:用好用活人才賦能發展
圍繞腳力、眼力、筆力、腦力的提升,“四力學院”規劃了“老記課堂”等六大工程,進一步營造新聞傳播與媒體融合的業務學習和理論研究氛圍,促進精品創優取得更大成效和成果,打造一支有為有位的新聞“鐵軍”。
在強化人才隊伍培養方面,中心率先啟動實施老記課堂“薪火”工程。建立和完善職工在職培訓體系,組織具有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等開設“老記課堂”專業講座,并通過邀請業內知名專家授課、優秀人才外訓等形式,促進干部人才培訓常態化、科學化、規范化、全周期化。
以師帶徒,薪火相傳,實施師徒結對“青藍”工程。以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五個一批”人才、首編首記等為主體,推選出一定數量的名師,分為精品創優、績效提升、技能增強、經營創新四個板塊,與各層次員工開展師徒結對。
助力年輕骨干快速成長,實施人才墩苗“繁星”工程。強化青年職工的一線培養,建立孵化機制,培養具有新媒體意識、融合傳播能力的優秀人才,通過上掛下派、跨部門輪崗培訓,全面提升崗位綜合職業技能。
激發年輕骨干主動性,實施成長規劃“拔節”工程。遴選一批具有強烈事業心、責任心的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擔任職稱規劃指導師,通過職業成長規劃引導、職稱晉升工作指導等舉措,幫助年輕職工制定成長目標規劃,并督促付諸行動。
在強化人才隊伍管理方面,中心推出能上能下“賽馬”工程,建立健全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重點解決中層干部能下的問題,對不適宜擔任現職領導職務的干部作出組織調整。實施能進能出“煥新”工程,加強測評、考核結果運用,及時開展人崗適配度分析,適時作出必要的調整和運用。
“我們始終將年輕干部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重要任務。干部人才隊伍能力提升、結構優化正是開辦‘四力學院’的初衷。”金華市新聞傳媒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方青云表示,中心將圍繞發展戰略,創新人才工作,著力打造“四力學院”品牌,以“賦能職工、發展職工”為核心,扎實推進六大工程,錘煉“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老記課堂”:從身邊人學在實踐中悟
金華市新聞傳媒中心目前擁有新聞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110位,很多老記者、老編輯,即使取得了正高職稱、走上了領導崗位,仍然扎根一線,精益求精打磨精品力作。從身邊人學起,以耳濡目染促學思踐悟,是“老記課堂”的金字塔底座。
“老記課堂”70%以上講師是中心采編口職稱副高以上、有采編經驗和創優成果的人員,包括8年4次獲中國新聞獎的創優高手,有長期耕耘成為領域行家里手的跑線高手,有照片頻登大報大網的外宣高手,還有完成創新突破的項目負責人……老編老記們圍繞新聞業務采編心得、重大主題報道策劃、外宣工作出彩破圈、新聞播音作品創優、安全播出保障等內容,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心得體會,陸續走進“老記課堂”開講,既是發揮傳幫帶、促發展作用,也是復盤總結,更好地再次出發;既增強了老編老記的獲得感榮譽感,也明晰了年輕采編人員的方向感責任感。
同時,中心還邀請了具有重大主題報道策劃實施經驗的省內外有關專家、學者、自媒體正能量達人等前來授課,豐富講師資源庫,提升創優水平。
“老記課堂”每兩周舉行一次,固定在周五下午,周一新聞點評會預告當周“老記課堂”主講人和主講內容,主講人的工作安排以此為先,各部門確保年輕采編人員保質保量參加培訓。老編老記還要擔起職業導師的角色,做好業務指導、經驗傳授,抓好業務、帶好隊伍。為了密切聯系和發揮帶動作用,“老記課堂”還對縣(市、區)融媒體中心開放,各縣(市、區)融媒體中心均可報名參加。
“老記課堂”最終目的是為了助力年輕采編人員盡快成長,提升業務水平。中心強化效果應用,學用相長,要求采編人員積極進行“老記課堂”學習成果的展示。中心內刊《金華傳媒》開設專題,擇優刊載采編人員的學習心得體會,以及以此推動自身工作的相關實踐。
范衛東表示,希望通過“老記課堂”,能將中心老編老記的精神力量、優良作風延續下去,幫助年輕采編人員汲取營養、升華精神、增長本領,推動年輕采編人員展其才、盡其用。
作者:金華市記協供稿 編輯:劉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