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講好浙江故事、中國故事——全國新聞界采編骨干浙江行活動側記
新聞工作者們在杭州采訪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等情況。記者 金春華 攝
“通過循跡溯源,切實感受到浙江生態建設的巨大變化!薄罢{研讓我們‘預’見了科技引領下的未來是怎么樣的!薄耙恢毕雭砜纯矗K于對良渚、對浙江的歷史文化有了最直觀認知!薄罢鸷,難忘!”……
5月26—30日,由中國記協主辦的全國新聞界采編骨干增強“四力”教育實踐浙江行活動,順利舉行。
本次活動以“勇當先行者、澎湃新動能”為主題。幾天時間內,來自全國各地的資深新聞工作者,赴杭州、金華兩市多個縣(市、區)調研采訪,乘汽車、坐輪船、走山路,深入基層一線,行程近700公里。他們用手中的紙筆和鏡頭,記錄浙江在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文化傳承、鄉村全面振興等多方面的新舉措、新成果,學習和宣傳浙江忠實踐行“八八戰略”、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探索和實踐。
循跡溯源,觸摸浙江澎湃動力
“在這里,我看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5月27日下午,乘船兩個多小時、沿蜿蜒山路穿過重重林海,新聞工作者們來到了淳安縣楓樹林鎮下姜村。面對一幅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畫卷,工人日報編輯雷宇翔感嘆道。
新聞工作者們乘船兩個多小時、沿蜿蜒山路穿過重重林海,到淳安縣楓樹林鎮下姜村循跡溯源。記者 金春華 攝
下姜村,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的基層聯系點。20多年來,這個距離縣城尚有近50公里的小山村,告別了“臟亂差”,變身“綠富美”,并組建共同富裕聯合體帶動更多村莊一起富,繪就出一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2024年,下姜村累計接待游客56.8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072萬元。
新聞工作者們循跡溯源,看下姜村第一口沼氣池,了解村里環境變化,調研民宿、梔子花等產業發展情況,考察大下姜文旅廳等新項目,與村民聊收入、聊生活變化,深切感受到下姜村的巨大變化。“今天的下姜村,就像梔子花一樣盛放,成為浙江鄉村振興一個縮影!苯洕鷧⒖紙笥浾哂诘潼c贊道。
新聞工作者們在下姜村調研采訪。記者 金春華 攝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部署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20周年。20年來,浙江文化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從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遺址,到國內在海外演出場次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地方戲院團——中國婺劇院,再到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的浙江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新聞工作者們深入體驗了浙江文化的深厚積淀與蓬勃活力。
新聞工作者們在中國婺劇院調研采訪傳統文化出海情況。記者 金春華 攝
良渚古城遺址,是我國第55處世界遺產。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良渚古城遺址保護工作。行走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新聞工作者們親手觸摸歷史脈搏,調研了解良渚文化遺產共護共享的經驗,也感受著五千年輝煌歷史的震撼。
新聞工作者們在良渚古城遺址調研采訪。記者 金春華 攝
“浙江多地常年穩居熱門打卡城市,不僅是‘浙’里‘有山’‘有水’,更重要的是‘有文化’——浙江為世界端上了多道‘文化+’、‘+文化’的大餐,道道驚艷,回味無窮。”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深度報道部副主任丁燕說,浙江用行動書寫著“何以文明、何以中國”的省域答卷,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深入基層,見證“八八戰略”生動實踐
一路走、一路看,新聞工作者們調研了新質生產力、共同富裕、對外開放等多個課題,見證“八八戰略”在浙江的生動實踐。
向后翻騰360度,雙腳順利落地,行云流水般完成一整套后空翻動作……26日,大家來到杭州高新區(濱江)展廳,紛紛為展示的宇樹科技機器人的神奇魅力所折服。
創新,是新聞工作者們一直關注的焦點。浙江大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未來科技城城市展館、零跑汽車金華智能制造基地……連日來,他們調研走訪了多個企業、展館,深入工廠車間,深切感受浙江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迸發出澎湃動能。
新聞工作者們在零跑汽車金華智能制造基地調研。記者 金春華 攝
“浙江市場經濟活力足、經營主體多、科技成果應用轉化快,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探索出一系列經驗做法。”經濟日報記者柳文說,“我們將深入一線采訪調研,報道創新浙江的精彩故事,助力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浙江篇。”
新聞工作者們在義烏國際商貿城調研采訪。記者 金春華 攝
浙江是開放大省。義烏,又是浙江對外開放一張金名片。新聞工作者們走進義烏國際商貿城,沉浸于撲面而來的“國際范”,切身感受“買全球賣全球”的熱鬧勁兒。
福建日報記者劉必然深有感觸:“這份刻入浙江基因的開放稟賦,讓‘地瓜經濟’的內涵在新時代更加生動、豐富、具體!罡瘫尽c‘藤蔓遠伸’的辯證智慧,是浙江給我上的深刻一課!
新聞工作者們調研淳安打造中國高端水業基地的創新之舉,見證一瓶千島湖水的“N種喝法”。記者 金春華 攝
融合發展,也是新聞工作者們關注的一個話題。大家調研淳安打造中國高端水業基地的創新之舉,見證了一瓶千島湖水的“N種喝法”;走進金華“熊貓豬豬兩頭烏”國際牧場,體驗當地如何融合智慧化養殖、打造IP形象、建設主題樂園等方式,探索新的發展之道。
“當下,各地都在爭相挖掘自己的農文旅融合發展特色。淳安、下姜村和‘熊貓豬豬兩頭烏’等不同探索,或能為其他地區提供不錯的借鑒參考!鞭r民日報編輯郭濤說。
踐行“四力”,共話新聞人使命擔當
“新聞工作者有機會都應來浙江、金華,一同將這里的紅色新聞文化發揚光大!痹诮鹑A飄萍教育基地調研學習時,幾位編輯、記者感嘆道。
中國近代新聞先驅邵飄萍,“記者之師”、中國新聞教育事業的開拓者之一陳望道,愛國主義者、著名戰地記者曹聚仁,“鼓舞了中俄兩國軍民抗戰到底的決心”的女記者胡濟邦……在我國新聞史上,金華誕生了諸多知名紅色新聞人,全國罕見。
新聞工作者們冒雨到金華飄萍教育基地調研學習。記者 金春華 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冀成海說:“飄萍教育基地布展很精致、很用心,把中國新聞史上的著名人物事跡呈現了出來,讓參觀者在短時間內能有集中了解,讓新聞事業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敝袊侣劤霭鎮髅郊瘓F編輯路瀅月說,玻璃展柜中泛黃的報紙復印件,記錄著那些以文字為刀劍、以生命燃星火的不屈靈魂!斑@也正是教育基地的建設初衷——讓飄萍精神跨越時空、煥發新的生機!
當前,新一輪媒體變革浪潮涌起。浙江各級媒體也在不斷探索,推進系統性變革。29日下午,新聞工作者們走進義烏融媒體中心和義烏國際傳播中心,來了個“同行面對面”。
義烏市融媒體中心自2019年成立以來,通過體制機制重構,構筑了“聲、屏、報、網、端、微、抖”全媒體矩陣。義烏“一帶一路”國際傳播中心于2023年底掛牌成立,已構建一整套國際傳播體系,通過發揮好義烏高度國際化的商人、商品、商貿活動等資源優勢,持續對外講好義烏故事。
“調研參觀義烏融媒體改革經驗做法,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毙陆晾缛诿襟w中心新聞部副主任劉亞平曾調研了解過浙江縣級融媒體改革經驗。他點贊浙江媒體在進一步深化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不斷壯大主流輿論陣地進程中保持的敢于進取、敢于創新的勁頭,“這也激勵我們媒體同行相互砥礪、相互學習,將融媒改革進行到底!
走基層有多深入,收獲就有多珍貴。
短短幾天很快過去,新聞工作者們的足跡深入浙江的鄉村、城市、企業、市場、文化遺址、文化單位等,觸摸綿延不息的歷史文脈,感受潮涌風勁的創新活力,解譯青山綠水間的生態密碼,領略開放包容的自信姿態。他們用一篇篇報道、一張張照片、一個個視頻、一段段社交平臺上的短文,向世界講述精彩紛呈的浙江故事、中國故事。
“編輯記者老師們一直在采訪、發稿。行程時不時被拉長,車上、路上經常變成采訪、討論、趕稿的現場。這種敬業精神、高業務素養和水平,值得我們學習!苯鹑A市記協倪遠山說。
歡迎全國新聞工作者們常來浙江!
作者:記者 金春華 編輯:劉卓文